智能模拟人在提升心肺复苏临床急救能力中应用
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现代模拟技术设计出高度仿真患者和模拟真实临床场景的教学方式,因其具有高度仿真性,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教学中。心肺复苏(CPR)是抢救患者生命最关键、最核心的医疗技术,及时高效地进行CPR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CPR是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操作技能之一,然而在以往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科生对CPR临床技能掌握不足,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差、动作要点掌握不到位、团队协作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本研究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50名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智能模拟人用于CPR临床实践训练中,以期提高本科生对CPR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50名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将5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28名。所有学生在进入急诊科实习前均未接触过系统的CPR实践操作培训。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培训以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指导,具体培训内容包括环境评估、判断意识和脉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以及复苏团队协作等。其中团队协作指5人为一组,分角色承担心肺复苏抢救指挥、气道支持、循环支持、给药和记录、电除颤等任务,培训学生进行复苏时的团队协作能力。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CPR培训模式,具体培训内容包括CPR理论知识、CPR视频、在非智能模拟人上进行CPR实践操作训练。
试验组接受和对照组相同的CPR理论知识和视频教学,在此基础上,采用上海育仰ALS10800急救智能模拟人进行CPR实践操作模拟训练。在操作过程中,授课教师着重示范操作要点内容,包括心搏呼吸停止的判断、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深度,人工呼吸的手法、频次以及与胸外按压比等内容。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本科生CPR培训的理论考核成绩、单人单项CPR技能操作考核情况、综合演练CPR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所有学生在培训完成后,进行相同的理论考核,并采用KAS/ALS10800急救智能模拟人系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与操作均采用百分制评分。操作考核分为两部分,即单人单项CPR技能操作考核和综合演练考核。单人单项CPR技能操作评分包括开放气道20分、人工呼吸20分、胸外按压20分、气管插管20分、电除颤20分,共计100分;当单项成绩达到15分,即认为通过该单项考核。综合演练考核评分标准包括指挥统筹20分、判断病情20分、实施抢救20分、应对能力20分、团队合作20分,共计100分。理论和技能实践操作考核全部结束后,对所有参与培训考核的实习生发放针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4个层次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问卷为匿名制,并现场回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本科生CPR培训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4.04±3.46)分,显著低于试验组的(86.52±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本科生单人单项CPR技能操作考核情况比较
试验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试验组单人单项CPR技能操作考核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本科生综合演练CPR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指挥统筹、判断病情、实施抢救、应对能力、团队合作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两组本科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的满意度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讲授结合各类图片演示,医学生虽然可以掌握基本理论,但缺少临床实践操作经验。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引入模拟教学系统。医学模拟教学的核心是利用各类仿真模型替代真实的临床场景进行教学实践,是不伤害患者的临床操作训练过程,其具有可重复性、无伤害性等优点。模拟人教学法和临床实际贴合,在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形成良好的桥梁,有助于医学生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提升临床诊断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缓解当下普遍存在的临床实践资源不足问题,是目前临床医学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
CPR是临床急救的重要技能,技术性强,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CPR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正确掌握其实践操作手法和技巧。任何操作不当均可能导致CPR的失败。由于CPR临床实践少,且难进行现场临床教学,故教学难度大。ALS10800急救智能模拟人是高智能数字化综合急救技能训练系统,可发出多种临床主诉,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模拟危重患者的相关体征,如瞳孔状态、多处动脉搏动、心律、心肺音等,也可使用相关临床急救措施如除颤、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等,根据操作的结果自动产生相应的变化,最大程度再现真实的急救场景,增加学生与模拟人的互动,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使医学生融入到CPR场景中。目前认为使用智能模拟人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形式。使用急救智能模拟人的优点有:①模拟临床实际抢救场景;②具有反复练习的可重复性;③能提示错误操作,并督促改正;④可进行团队CPR的演练;⑤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的模拟训练;⑥可用于CPR的标准化考核。采用智能模拟人培训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医学生CPR操作的准确性,提高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CPR教学缺陷。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4.04±3.46)分,显著低于试验组的(86.52±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单人单项CPR技能操作考核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指挥统筹、判断病情、实施抢救、应对能力、团队合作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智能模拟人系统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单项CPR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团队CPR协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智能模拟人是一个提高急救技能和培养综合抢救能力的途径。智能模拟人在本科生CPR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开展,显著提高了我校本科生CPR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了本科生的急诊急救技能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临床情况复杂多变,计算机模拟人无心理和社会属性,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患者,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的临床实践训练,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