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实践及思考
世界能源所出现的危机有目共睹,已成为全球的迫切问题和境遇,随着全球资源的过度开发、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的“动力血液”———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短缺;水资源、木资源等匮乏和破坏,使得国家的安全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和抉择。而这些都与我们的建筑息息相关。
1 绿色建筑实践必要性
建筑能耗在社会全部能耗中的比例是惊人的,发达国家的建筑用能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40%,因而被称之为“能耗黑洞”。目前,建筑能耗约占我国社会总能耗将近30%。而中国已有的建筑数量和未来城市化过程中还将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将会进一步增长建筑能耗的比重。预计,2020~2030 年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将占社会总能耗的30~40%,达到欧美目前的比例,超过工业,成为全社会第一耗能大户。在这样的情势下,节能建筑的设计实践显得异常紧迫。
2 设计实践中的节能手段
当下可持续性建筑的概念深入行内人士,是一种前沿性的建筑思想,同时又是一种作为建筑师而言不得不回应的社会责任,对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性建筑其实并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绿色建筑更侧重于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势下,节能建筑设计实践显得异常紧迫,以下是设计实践中的节能策略,这些节能策略不但是可能的,也是应该做的。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有待大家一起努力尝试。
2.1 有效遮阳
通过可调节的外遮阳来减少进入到建筑内部的热量,以降低空调运行负荷。
2.2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合理设计空间的进深以及增加采光面积使尽可能多的空间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2.3 降低都市热岛效应
通过采用浅色地面铺装材料,或者把地面和屋面的种植以及水景极大化来降低热岛效应。
2.4 改善区域微环境
通过改善建筑体量的规划来保证场地合理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使微观气候达到改善,并减弱上面提及的热岛效应。从宏观的角度来降低建筑单体以及扩大化区域的冷热荷载。
2.5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在气候允许的时间段里,自然通风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替代空调的使用。建筑的外维护设计应考虑设置尽可能多的可开启扇来提供自然通风的可能性。
2.6 高效外维护体系
热工性能好的的外维护体系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夏季热吸收和冬季的热损失。高效保温材料,双层隔热玻璃,LOW-E,烧结玻璃表面处理等均可以改善热工性能。
2.7 地源热泵
在地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地源热泵是一种高效利用能源来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在能源日益紧张的未来,它所带来的使用成本节约越来越引起今天人们的关注。
2.8 辐射楼板
空调冷或热水在预埋于结构楼板中的管道里循环流动,通过楼板作为热量载体的辐射效应来高效的调节室内温度。
2.9 架空地板送风
在办公室空间里,地板下或者采用风管或者利用架空空间做送风静压箱来送风,制冷送风温度提高,送风截面积增加,末端用户主体调节可能性的增设,都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节约的吊顶空间可以降低层高的要求。
2.10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通过避免设定夏季过冷、冬季过热的室内控制温度来轻而易举的节约的能源是超出我们大家想象的。而如此简单的一种事情在实际操作上的阻力也正因为我们“事不关己”的自私而存在。
2.11 热回收
与物质回收利用的原理相同,热量的回收和再利用的潜力在一个建筑或者建筑群内部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多功能的建筑群内,由于冷热源的复杂性,热回收的潜力更大。
2.12 蓄能系统
夜间用电波谷的时间产生空调冷水或者热水,而在波峰时间使用。这样在节约了电费的同时,也降低了波峰时电网的压力。系统分为水蓄冷、水蓄热和冰蓄冷等多种形式。
2.13 人员感应装置
保证在没有人员使用的情况下,照明和空调系统能源不被白白浪费掉。
2.14 免费供冷
在气候适合的时间段。利用室外新风或者冷却塔,而不靠启动制冷机组而达到制冷效果。
2.15 鼓励减少电梯使用
通过提供公共楼梯的数量和空间质量来鼓励使用者多使用楼梯而少使用电梯。节能的同时也提高体能,增加人员交流机会。
2.16 采用高效电梯和机电设备
增加设备对能源的利用率而间接降低它们的能耗。
2.17 采用高效照明灯具
照明系统尽可能采用高效荧光灯或者LED 灯源等低能耗或者高发光率的灯源。
2.18 控制光污染
减少或者避免没有必要的建筑外立面照明,在避免光污染的同时,控制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2.19 利用可再生和新能源
随着太阳能光电池发电效率的提高和造价的降低,它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而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大众产品的今天,公共建筑里的应用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
2.20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
建设选择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使用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可能性,而自行车使用是可以通过设计的重视和尊重而得以鼓励的。
2.21 复合功能规划
开放的复合功能小区或者建筑群的策划可以提供日常生活工作所必需的功能空间,从而减少外出的必要性。它和上一条一起间接的减少私家车使用的能耗。
2.22 尽可能采用低能耗材料
材料生产制作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是隐含在建筑中的一种能源,而容易被忽视。回收的材料相对于新的材料要低能耗,同样体积铜的能耗是混凝土的250 倍。
2.23 尽可能采用地方性材料
采用地方性材料不但构筑一种地方的记忆和联系,同时也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2.24 减少材料使用
避免没有必要的装饰性材料来掩饰构筑材料的真实性,“少”即是“多”。
2.25 减少建筑维护需求
通过选取免维护或者少维护的材料和设备,来减少日后维护成本和能耗。
2.26 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没有什么比不断拆掉重来所消耗的能源更为可惜的事情了。提高设计和建造的质量,不追随稍纵即逝的新潮,提供应付未来的可变性和适应性,这些都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周期。小到建筑,大到城市,都是同样的道理。
3 绿色建筑实践思考
绿色建筑是21 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发展绿色建筑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建筑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建筑模式。此种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亲自然性,即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维护管理、拆除改建等一切活动中都自始至终地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尽可能地把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除了我们提倡的绿色建筑之外,还能不能有其它的建筑方式的出现使得同样具有在建筑全周期内具有节能的效用?或许这是我们也应该探寻的道路之一。绿色建筑是不是一定意味着就是高新技术的使用呢?如果是通过建造的改变是不是也是一种有力的回应呢?张永和说:“所谓普通建筑要有三个基本条件:①认真做的;②有质量的;③与每天的生活发生关系的。在中国最受舆论关注的明星建筑,符合①、②但不具备③。而老百姓最关心的城市住宅,符合③但没有①、②,因为尽是没有太多研究的大生产式建筑。中国状态,最常见的就是建设中。所谓超越建筑就是超越建筑的一个思考,而我们的思考是通过现状。当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建筑工地之时,或许这种“普通建筑”就是一种在概念上和建造方式上和社会影响上对与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转接。或许,鸟巢,水立方,大剧院的出现我们不再去评价它的好坏和是否合适,而是要肯定是不再需要那样的建筑了,因为继续下去在中国就太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