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教合一”PLC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优化,强调职业教育以“做”为核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教学项目为基础、以教学场所布置企业化为前提,以教学过程生产化为条件,以课堂教学管理工厂化为保障,以校外实践为拓展,使得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
1、“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1.1“做学教合一”的理论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把“教”“学”“做”三者视为一个整体,以“做”为核心。他倡导一边“做”一边“教”,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陶行知这样解释过“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围绕“做”,“做”就是包括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一切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既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又是教学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现状。
“做学教合一”是对“教学做合一”的反拨与调适,以“做”为核心。“做”是“学”和“教”的基础,“做”引领着“学”和“教”的方向,“做”是“学”和“教”的目标;教学过程以“做”为先导,以学生“做”为主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融合在“做”中,并且“学”和“教”始终贯彻在“做”之中。
1.2“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进一步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做”为主,“做”是“学”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基础载体和目的。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学生不仅要把事情做成,还要在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创新,最终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精。“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做”体现职业性,让学生迅速进入职业角色,获得直接工作体验,与此同时可以切实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学”体现主体性,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教”体现主导性,教师要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将现有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项目任务进行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项目设计者、项目任务指挥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2、“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推进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院校课程标准相衔接,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但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都按照“教师先教,学生再学,最后学生再做”这样顺序进行教学。学生对正在学的知识不明白对完成任务的作用,学习过程缺乏明确目的,整个学习过程处于盲目“被动”状态,以至于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高职学生原本理论基础较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导致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做”,在“做”过程中发现需要“学什么”,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观上更有动力,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适时适当“教”,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目标明确、主动学习状态。
因此,在职业教育实践性较强、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中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3、《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本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学生在完成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使用PLC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知识奠定基础。学生既要熟悉PLC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并且能够应用PLC完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学习畏难情绪严重,对这门课的理论知识点和技能不能有效掌握。笔者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也深知它对学生后续走向工作岗位起着重要的作用。《PLC编程与应用技术》实行“做学教合一”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学习共同体是以完成共同的生产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建构知识技能,实现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达成每个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学习型集体。它由学生、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
学生既是课程的实施对象,又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还是学徒,是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学习的目标是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达到企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主要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练习、实践、交流、反思等获得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角色是课程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型劳动者。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是将职业与专业、知识技能与岗位能力充分融合的课程教学的设计者。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还是师傅。他们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与生产实践相关的职业技能,还要具有教书育人的能力,是学生职业成长的引路人。
企业专家是连接校内课程与企业生产的桥梁,是课程教学过程呈现企业生产情境的催化剂,是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技巧的传授者。他们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生的师傅。企业专家虽然没有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是企业精心选拔出来的优秀员工,既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他们在“做学教合一”教学实践中的角色是学生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建造者。
4、现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拼命地“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满堂听”。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会简单机械地接受继承知识,没有机会去探索和研究,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探索的欲望。这就导致在“做学教合一”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采用了最新的“六步法”进行教学,但有部分学生仍旧不愿意独立思考和探索,不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只愿意被动地接受问题;有些学生不会设定学习目标,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能效仿他人;有些学生在小组交流和讨论环节中,没有兴趣发言,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开始研究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道确切地该学习什么、该怎么做,导致自主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4.2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地
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更强地课堂控制能力。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就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困难。如果团队合作成员配置不合理,就会使得讨论交流环节形同虚设,有的学生还没有发言,讨论已经结束了,导致自主性学习不足,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更不用说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
5、“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策略
现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无法完全达成,也就失去了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意义了。任何教学都是以有效性为目的的,“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条件则是将课堂行为引向有效性的最关键途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要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教学项目,教学场所文化布置突显企业化,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完成项目生产任务,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学习企业生产管理经验,激发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做学教合一”模式的有效教学。
5.1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教学项目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是的。教学项目的设计要适合“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教学项目的设计主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为“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提供载体。为有效地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打破先讲解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较为灵活的以“做”为主体、以“做”为先导的项目化教学。本文从岗位需求出发,以《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为主线,以按《抢答器系统设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数码管循环点亮的PLC控制》等项目展开教学。因此,基于校企合作开发设计的教学项目,是“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的基础。
5.2教学场所文化布置突显企业化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这门课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学习上课地点要选在实训教室,实训教室不但要配备上课所需要的PLC实训台、电脑等硬件设备,还要营造出PLC控制技术的企业文化,让学生仿佛置身在企业工厂里,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实训场所可以按照工厂生产场景布置,张贴安全生产标语、车间管理制度、生产操作流程等,悬挂行业内知名优秀企业家和优秀技工的个人事迹。学生长期在这样的工厂车间里学习,对其价值观念、工作学习态度、道德情操、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影响。这种深远影响对学生来讲将获益终生。因此教学场所布置企业化,能够营造出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拾信心,到积极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充满希望、合作、竞争的环境下认真学习,是“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的前提。
5.3教学过程生产化
“做学教合一”教学过程是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真实工作任务来掌握技能。比如老师布置“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这个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既要完成交通灯控制的PLC电路接线,又要完成该项目指令程序的学习,同时还要掌握PLC操作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不但要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还要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则,最后由教师、企业师傅、学生按照企业岗位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学生完成“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这个项目生产任务即达成本项目工作学习目标。因此,“做学教合一”模式教学过程是生产过程的再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完成项目生产任务,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学习。
真实的生产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生产化是“做学教合一”模式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
5.4课堂教学管理工厂化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课堂管理目标包括:增加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课堂教学实施工厂化管理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工厂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例如,借鉴工厂管理制度制定《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堂管理制度,使学生认识到课堂管理是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相吻合的,意识到课堂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认清只有自觉服从课堂管理将来才能适应企业生活,才能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因此,工厂化课堂管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制定的课程学习目标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容易理解和接纳教师制定的规章制度。所以,课堂教学管理工厂化是“做学教合一”模式有效开展的保障。
5.5校外实践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广义的课堂应该包括学校课堂、企业课堂、社会课堂、网络课堂等。《PLC编程与应用技术》是一门体现生产特点的专业实践课程,如果想让学生毕业时即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企业员工,单单依靠学校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让课堂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社会。
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地方企业,使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和具体的行业现状,了解自己今后的就业环境,同时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获得社会直接经验、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自觉服务社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能力对将来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校外实践有利于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做学教合一”模式有效开展的延伸。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颠覆了多年来的教学传统,开拓了职业教育的崭新征程。基于“做学教合一”的课程教学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职业能力等,以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教学项目为基础、以教学场所布置企业化为前提,以教学过程生产化为条件,以课堂教学管理工厂化为保障,以校外实践为拓展,使得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自主学习,唤醒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态度更积极,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