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汽车教学思考
在高职汽车教学课程中, 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在汽车维修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汽车维修的专业课程中,应对部件的构造、常见的故障问题、对故障的诊断以及维修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操作。
1 高职汽车专业教学的问题研究
1.1 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
在某些高职院校中, 教师所采用的汽车教学教材与现实的教学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样会造成许多学生对汽车理论知识较为重视,而忽视了汽车维修及操作的实践能力,无法在毕业后真正成为专业汽车维修及保养的工作人员。另外,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与学生的交流甚少,在汽车教学中,照本宣科比重较大,学生缺乏注重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未能根据汽车教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这对学生后续的培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造成一定影响。
1.2 理论与实践无法融合
在汽车教学中,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大多都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仅仅是采取课本知识的传授,对于汽车维修、检测以及构造等方面并没有做到细致讲解,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剥离开来的,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和影响。
1.3 教学实践基地待完善
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需要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基地。同时,实训基地也应采取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而现如今, 某些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设备不齐全或老旧的现象大量存在,学会的技能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 高职汽车教学改革和实践措施
2.1 创新高职汽车教学模式
由于汽车教学是高职院校全新推出的专业和课程, 因此在授课模式上也应进行探索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实践技能等方面,以工厂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调整传统的汽车教学目标,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汽车专业技能,并加大学生的课外培训和实践力度,让学生都能在实际操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查缺补漏,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专业技术人员。
2.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理论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上有所欠缺, 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中,应尽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课程的综合改革。例如:将汽车构造和机械设备原理的相关内容相交融,并通过实践了解和运用汽车的检测仪器等,熟练掌握住汽车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熟悉全新的汽车维修保养流程,对汽车的管理等方面工作有着细致了解。这种科学的汽车教学方法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2.3 实现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的需求, 掌握汽车行业的大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应大力倡导院校与各大企业间的合作。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实践项目, 在一段时间的理论课程学习后,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教师也可以找到学生在实践中的不足,并统一再进行讲解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在专业上有所突破。
3 总结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两大方面全面阐释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汽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于高职院校的汽车教学来说,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汽车教学的目标,以加强学生的汽车操作及检修能力为主,不断改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希望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出优势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