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迫切。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都往往会设置交叉学科课程。本文以石油化工专业学生学习水处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技术》为例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并针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
《水污染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强、研究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对于非专业班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水处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课程学时设置较少,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水处理常见的工艺较为困难。通过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且理解不透,不感兴趣,学习完后掌握的内容并不多;而如果只上实训课程,理论知识欠缺,实训只是机械操作并不理解其原理和意义,效果也不好。因此,对于非水处理班的学生,必须将理论和实训进行有机结合,且不能占据太多学时,因此,提出了“理实一体化”即“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改革的方式与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其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采用边教边学边做,“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避免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且缩短了教学学时。
在某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156和157班试点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水污染控制技术》理论课、《水处理单元操作实训》和《水处理中试实训》和《水处理综合实训》进行整合,改变了以往非专业班将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教学的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将所有课程内容全部模块化:即将课程内容分为水的“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水处理中试实训”、“水处理综合实训”五个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按照知识内容穿插进行"水处理单元操作实训"。具体见下表1《水污染控制》“理实一体化”授课计划。当然,教学过程并不是理论和实践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在“教中学,学中做”,采取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同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表1 《水污染控制》“理实一体化”授课计划
试点的两个班学生均为单招生,这些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弱,学习接受能力也层次不齐,但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针对这个特点,教学时将他们分成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帮助并监督本组学生的学习。由于实训台套数的限制,在实训过程中,实行每组轮流操作的方式,即一组学习操作完成后,该组长负责给下组的同学示范该装置的操作,并将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告知,老师在旁边监督并纠正以及补充。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随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根据他们掌握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难易。这种方式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学生边学边练边思考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往往更喜欢动手操作,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必须适时引导,在操作中融合理论知识,并激发学生不断思考的兴趣,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
对于本文提出的非专业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后的考核,除了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学生是否能熟练、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后考核采取“理论——实践——态度”考核评价体系,将理论知识(40%)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进行考核(40%),另外也把个人学习态度作为考核指标(20%),即将平时的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实训报告等纳入考核,更加系统、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水污染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改革效果
在某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156和157班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试点教学后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未有不及格现象。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让非水处理班专业出身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基本掌握的水处理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水处理系统运行维护、水工艺设备调试等相关操作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对水处理技术的兴趣,使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其综合能力素质。
3 结论
“理实一体化”课改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受到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本文提到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非专业班学生,而对于专业班,大规模地或是整门课程系统地实施这种课改,会带来很多问题,加上现有很多职业院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也面临很多困难。所以全面有效的推行这一课改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并根据效果来不断调整改革方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