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1-60766769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该类高校数量占比大,其学科建设对于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学术梯队是高等学校中教师队伍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研究工作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术梯队建设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学科品牌不强、办学经费紧张、建设经验不足等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梯队建设进展不顺利,建设效果不理想。本文剖析问题成因,探讨相应解决对策,以期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梯队的良性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梯队建设问题分析
(一)研究方向过于分散
研究方向是教师开展学术活动的具体领域,只有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教师才有望结成学术梯队。在实际建设中,较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是按照研究方向而是在二级学科或者一级学科范畴内引进和培养师资,导致师资队伍的研究方向过于分散,甚至出现“一人一方向”的情况,学术梯队组建困难,勉强归拢的学术梯队有名无实。一些学术梯队连续启动了系列的研究方向整合工程,希望梯队成员转入规划发展的学术领域,由于多数教师不愿放弃已经深谙的研究方向而收效甚微,学术梯队没能真正组建起来。还有一些学术梯队鼓励成员开展自由探索,由于缺乏主干研究方向的引导,项目和成果的相关度不高、体系性差,无法组织起集团性的科研攻关,失去了学术梯队的组建意义。
究其原因,一些院校缺乏学术梯队建设的难度意识,存在“先使用后整合”的侥幸心理,没有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加剧了问题形成。一方面,短期内开设了过多的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也扩展过快,致使师资数量缺口巨大,急需引进大批教师,而限于区位经济、学校品牌和办学经费劣势,很难及时招揽到研究方向契合的师资,只能选择放宽研究方向的标准要求,首先保证1:18的师生比和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从而导致师资队伍的研究方向散而杂。另一方面,为改善师资队伍的学位结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求教师继续提高学历,却未通过积极的进修渠道实施,近年来在职研究生的招收名额大幅缩减,很多教师得不到研究方向契合的进修机会,往往选择与梯队建设要求不符的学术领域,使得师资队伍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分散。
(二)团队凝聚力不强
调查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梯队凝聚力普遍不强,组织结构松散,成员稳定性差,存在两类情况:第一类,教学科研能力没有得到相应培养,课题研究得不到团队扶助,在学术发展无明显受益的情况下,丧失了参与热情,既不明确脱离学术梯队,也不参与梯队建设;第二类,起初积极参与建设活动,由于不认可带头人的学术视野、处事风格、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不适应梯队运作方式,质疑团队事务决策的公正性,与梯队成员相处困难等原因,退出了学术梯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梯队的组建方式不同于老牌高校,多是依靠行政指令规划出来的,成员之间尚未达成默契,学术梯队磨合时间短,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带头人的研究课题,带头人的学术远景规划、团队建设理念、品格修养、管理风格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只有制订出共同认可的管理制度,形成事务决策的统一规范,资源分配的公正性才能得到认可,才能组织起梯队成员实施目标建设。可见,营造和谐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研成绩不理想
事实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十分重视学术梯队的科研能力建设,在学历进修、业务培训、外出访学、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更多机会,在条件配置、人员辅助、项目申报、经费配套、成果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采取积极措施拓宽项目申报与课题合作渠道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很多学术梯队的科研成绩并不理想。纵向项目方面,厅局级项目未见显著增多,省部级项目中标率低,国家级项目无实质性突破,青年项目多、面上项目少,重点重大项目更少。横向项目方面,课题研究的科技含量低,经费额度不高,稳定合作企业少,与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少,跨地域、跨行业合作少。学术平台建设方面,校级研究机构的项目和成果普遍不多,校校和校企共建平台的科研效益发挥不佳,省部级学术基地的成果显示度低、行业支撑能力弱,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甚至被撤销。研究成果方面,实用新型专利多、发明专利少,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有限,为行业提供的咨询建议采用率低。
一些院校曲解应用型的学术内涵,没能找准学术特色的建设方向,存在两种极端观点。一是认为本科高校的学术建设就是理论研究,忽视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积累,导致学术特质与老牌高校趋同,加之学科基础薄弱、学术声誉不高、前期积累不足,科研项目中标率必然不高,研究成果也难有显著的创新性。二是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建设不需要过深的理论基础,注重应用技术理论,忽视了应用基础理论功底的夯实,能够解决企业的一般技术问题,没有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研究成果缺乏引领性。两种观点在冲突中此消彼长,致使学术特色建设举棋不定,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始终没能形成特质性的学术竞争力。
(四)学术资源使用效益不佳
学术资源是学术生产者开展各种学术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资源相对紧张,高级职称编制少,科研条件尚待完备,项目和奖励的申报名额少,办学经费不充裕,可机动调配的学术资源更加有限。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采取“扶优”策略,着重考虑优势特色学科的主要学术梯队,学术梯队内部则是“能者居之”,期望有限的学术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益。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术资源的实际效益普遍不高:优势梯队的学术水平极速上升后徘徊不前,一般梯队的学术水平提高缓慢甚至不升反降,高级别的项目立项少,重大、重点课题进展困难,横向经费总量不大,人均在研经费不多,项目的按期结题率低,高质量研究成果少,总体呈现投入多产出少且质量不高的状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团队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学术骨干和优势特色梯队的快速发展,过度倾斜的学术资源分配方式,使得学术研究陷入独木难支的窘境。一是青年教师比重过高,大部分是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基础,但在新的事业环境中缺乏积淀,给予的学术资源与以往相差过大,无法继续提高学术水平,提供不了有力的学术支撑。二是支撑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的学术梯队,是优势学科稳步发展的基础,由于学术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无法与优势学科保持均衡推进,成为学科体系的支撑短板,掣肘了优势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很多院校出于对优秀人才的情感维护,没有实行学术资源的效益考评制度,使得教师的资源效益意识不强,大量资源没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梯队建设路径
(一)按照研究方向引进和培养师资
第一,降低师资缺口压力,按照既定规划引进教师。只有在师资数量缺口不大的情况下,高校才能从容地按照既定规划引进师资,规避学术梯队组建困难的问题,放缓专业开设和招生规模的扩展速度。因此,在制订专业与招生计划时,应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在客观评估师资引进难度和培养周期的前提下,理性把握专业开设和招生规模的扩展速度。在改造升级专科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引进师资的竞争难度、原有师资的进修周期,酌情控制扩招速度,必要时适度缩减招生规模;在新增专业时,应综合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缺口、师资建设经费和该类师资储备量等因素,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方向建设的基础上,拟定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初步计划,再结合国家和区域产业与专业布局的改革新动向,合理预测人才缺口和生源保障,而后确定招生计划,避免出现师资缺口过大的局面,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的研究方向引进师资。
第二,拓宽学历进修渠道,保持研究方向的延续性。学校要在教师进修渠道建设中积极作为,帮助教师保持学术研究的延续性,避免研究方向的二次分散。一方面,与国内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协议,以委托培养的形式选送教师,研修学术梯队建设需要的学术领域,同时挖掘校友资源,并发挥师资队伍学缘结构优势,收集整理学历进修的机会信息,向教学单位分类推介,以降低教师寻找进修机会的盲目性,提高学历进修研究方向的可控度;另一方面,将教师学历进修视野拓展至海外,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宝贵机会,并多方联络国外境外高校,选派教师阜外研修。
(二)增强学术梯队的内聚力
第一,构建能力培养与科研扶持机制。对于学术梯队而言,构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帮助梯队成员掌握教育教学技能、起步科研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是梯队建设的核心任务,更是增强学术梯队内聚力的根本途径。针对青年教师比例过半、中青年学术骨干少、博士学位教师少的成员结构特点,应采取普遍辅导、专项提高的培养方式,面向全体梯队成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科研基础技能与专项能力辅导,分批次选派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外出访学和学术交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合作项目的机会等;实行教学导师制度,发挥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优势,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技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带领和指导其开展教育研究与创新实践,加深教育理解并逐步具备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能力;实行科研导师制度,着重提高青年教师的技术研究能力、原专科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在带领和指导他们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加快其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积累,增强其主持科研课题的信心。
第二,完善学术梯队管理制度。完备的管理制度是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学校要督促学术梯队制订各自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术梯队的建设活动,促进梯队成员达成合作共识、形成默契。应采取全体探讨寻求共识的方式,历经集思广益、初步成稿、反馈意见、修改试行、运行磨合的制订流程,形成自愿遵守的团队规范,其中制度内容至少涵盖学术梯队的角色界定与职责分工、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推选与考核办法、事务决策与公示规范、学术资源分配规则、业绩考核办法、梯队建设奖励、会务制度、纠纷仲裁处理等方面。
(三)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竞争力
第一,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一方面,基础理论研究沉淀不足,与老牌高校进行同质化的理论研究竞争非理智之举。另一方面,该类高校的科研优势就在于长期服务地方产业的特殊需求,在技术理论的创造与引领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因此,针对区域产业发展急需,加强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在支持产业升级方面提升服务能力,才最可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竞争力。开展应用性的学术特质建设,要强调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并重,针对原专科学校教师和青年硕士博士的能力结构特点,实施分类培养与强化提高。对学术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教师,继续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更多地带领其参加理论研究,夯实学术理论基础。对技术应用经验不足的教师,给予政策保障鼓励外出挂职,更多地安排其参与企业委托项目,参加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等。
第二,强化科技研究的地方特质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更注重面向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强调科技转化和直接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有效运用教学科研的人员配置、经费投入、课题培育、成果奖励、评优评奖等导向政策,通过职称评聘、岗位分级、业绩考核等杠杆政策,导引学术梯队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科研主战场,主动承接企业技术难题,争取与骨干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挖掘办学积淀,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学术理论与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具有地方行业特点的学术与技术研究水平,努力提升特质性的学术竞争力。
(四)提高学术资源的使用效益
第一,优化学术资源分配策略。改革以学术水平作为资源分配标准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和学术梯队的整体建设,以保障学科体系均衡发展、提升学术梯队合力的视角,重构学术资源的分配模式,增强梯队内部和梯队之间的团队支撑能力。在学校层面,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在支持优势学科优先发展的同时,保障支撑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学术梯队获得必要的学术资源,避免出现学科体系短板,保证学科体系健康发展。在学术梯队内部,应保持倾斜扶持的适度性,降低因资源不足而引起的分配矛盾,分配原则既要保障学术骨干有条件纵深发展,持续发挥学术建设的中坚带领作用,又要让后起之秀能够争取到学术资源,起步科研进而拥有较好的学术支撑能力。唯此,才能形成科研合力,才有能力争取更多校外资源,最终解决学术资源不足的难题。
第二,完善资源效益考评制度。制订比较完善的学术资源效益考评制度,形成学校考评院系、院系考评梯队、梯队考评教师的三级考评机制,根据定期的效益考评结果,动态调整学术资源的分配方案,避免学术资源被低效使用。一方面,考评对象应提交逐年和三年的学术资源效益报告,报告至少包括学术研究规模、各项资源投入量及使用效率、参与人员的水平提升效果、已经取得和即将获得的研究成果、成果水平及其推广应用情况、是否存在资源剩余或缺口、课题研究的后续准备等。另一方面,结合校内外学术环境和发展态势,综合评价资源使用的效益等级,作为学校、院系和梯队调整资源分配方案的依据。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立于上海,心怀天下
生产基地:上海松江工业园
销售中心: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
电话:021-60766769 传真:021-60766769 公司邮箱:yuykjsb@126.com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98号 教学设备|机械教学模型|楼宇实训台|维修电工实验台:上海育仰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3097号-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