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1-60766769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探讨


近来几年,由于普高的扩招,高职生源的整体水平较差,新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而《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对于刚进高职院校的新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虽然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的黑板粉笔教学变成了多媒体教学,但是通过学生课后的跟踪了解及作业等情况,笔者发现仍然有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不好,甚至有些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或者失去信心,这样的话导致学生的整体水平呈现一个不平衡的现状,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机电一体化1601班的30位学生进行了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效果较好。
1 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
无论是传统的板书教学还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从本质上讲它们有很大的相同点,那就是老师在上面全力地讲,学生在下面无目的地听,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没有任何目的、被动地在学习。任务驱动法是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着具体的任务构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在任务分布之前学生得明确学习目的,其次通过实践动手培养学生兴趣,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使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显然,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更加适用,不仅因为它教学比较灵活,学生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体现了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
2 任务驱动法的准备工作
2.1对学生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机械制图》是开设在大一的上、下两个学期,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就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基础差的学生越学越差,而学习好的学生觉得很简单导致上课不再听讲的的现状,最后所有的学生对这门课程都提不起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就对学生进行摸底考查,考查学生高中所学立体几何的简单知识,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2.2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
《机械制图》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大连理工大学杨辉主编的教材,整本书的内容较多,每周4个学时,学时不足,又因为现在要使学生以实践为根本目标,需要对教材部分的内容和学时做适当的调整。

表1
在授课内容上减少“画法几何”中的部分内容,因为这部分的很多内容在高中或者平时知识积累中就接触过,理解起来较容易:对于标准件的画法可以调整为学生的自学内容,比如螺纹连接件、键、销、轴承、弹簧的画法等,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或者可以在班级QQ群里发布任务等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看书、查阅资料、独立做作业等途径消化理解这部分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有疑问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老师,教师只是做简单的总结和答疑工作;增加组合体和零件图的学时,因为这些内容侧重于实践,对于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专业性。
2.3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大多是单一的;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不再是以往的教师台上讲的单一角色。首先,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需要向学生提出任务,分配任务;其次,教师也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在做任务过程中的向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少尽量的走弯路。最后老师还是学生的考核官,对于学生最终的任务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等等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
2.4考核方式的改变
以往的《机械制图》这门课的考核方式较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无法反映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技能。而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个过程而不是从期末成绩中体现的结果。(图2)

图2
3 任务驱动法的具体过程
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的基础情况也不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也不尽相同,但大致的过程基本一致,下面以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中的形体分析法为例来介绍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首先在发布任务之前,选择若干个基本体模型和一些组合体中常见的肋板和连接板等组合件模型,然后由机电1601班的30位学生分组对这些模型和组件通过类似搭积木的游戏方法组装出不同的组合体,最后让30位学生对照组装好的组合体进行实物绘制和识读图样并标注尺寸。具体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如图3。
3.1任务分组
在分配任务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4-5人,而每一组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任务来做,教师在分组时要本着互补原则,即优差生、男女生、性格外向和内向学生尽量分到一组,使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每个组应该设置一名组长,负责任务的总体分工和进度并协助教师的工作。
3.2展示、分配任务
学生分完组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组合体模型以及绘制好的组合体三视图的图纸或是利用Proe、UG等绘图软件绘制的三维模型显示给学生,然后将基本体和组合件模型分发给各个小组,准备开始任务,使学生建立具体到抽象的映射关系。
3.3分析并完成任务
在任务展示后,教师不直接告诉该怎样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的方向比如:组合体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对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主视图的方向该怎样选择等等。然后要学生自己对任务进行分析,分析这个任务需要用到的相关的知识点,学生要根据自己掌握之前知识点的熟练程度情况来选择组合体的难易程度和执行方式,学生可以参照模型,可以参照例题,也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等等,最终能够分析绘制出组合体的三视图,标注完整的尺寸完成任务。

图3
3.4任务评价与总结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学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和问题存在,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对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采用学生互评、教师最后总结的方式总结。首先每组组长将本组所组装好的组合体及绘制的组合体三视图展示给其他同学,并阐述分析过程、作图步骤,作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其他学生可以对其提问和评价。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的阐述情况以及回答过程给予学生评价,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各个知识点的绘制方法、深化知识点,并向理论基础延伸。完成使学生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的提升。最后将完成的比较好的作品张贴表扬,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4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前就布置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任务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较传统方法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中,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时,学生看似都在听,都在学,教师在黑板上讲例题,讲画法,3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认为懂了,但在做练习的时候这20名说听懂的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在习题练习中出现错误,比如相贯线、截交线在什么时候出现,怎样画,哪些地方有线、哪些地方无线等等问题,这就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能融会贯通;而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学后,学生是带着任务在学习,教师不再是先讲例题,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叠加后或者截切后的模型,找出不同,然后将前面所学内容贯穿进来,从学生绘制的图样中指出错误让其改正,从根本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原因是什么,从交上来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看出30名学生有80%的学生正确率在90%以上;综上所述笔者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学习效率进行了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效果比较
5 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的引入提高了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以后将是制图课程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师应将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带领学生学习新的内容,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地完成布置的任务,使学生有目的的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虽然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相反却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立于上海,心怀天下
生产基地:上海松江工业园
销售中心: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
电话:021-60766769 传真:021-60766769 公司邮箱:yuykjsb@126.com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98号 教学设备|机械教学模型|楼宇实训台|维修电工实验台:上海育仰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3097号-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