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模拟电路实验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差动放大器工作原理。
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差分放大电路是采用两个对称的单管放大电路组成的,如图7-1所示,它具有较大的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当静态时,由于电路对称,两管的集电流相等,管压降也相等,所以总的输出变化电压。当有信号输入时,因每个均压电阻R相等,所以在两个晶体管BG1和BG2的基极是加入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差模信号电压即:
放大器总输出电压的变化ΔV0=ΔV01-ΔV02
因为
其中AV1、AV2为BG1、BG2组成单管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所以
当电路完全对称时,AV1 = AV2
则
即=
由此可见差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与单管放大器相同。
实际上要求电路参数完全对称是不可能的,实际中我们采用了图7-1电路,图中T3的用来作恒流源,使其集电极电流IC3基本上不随VCE3而变。其抑制零漂的作用原理,假设温度升高,静态电流IC1、IC2都增大。IC3增大,引起RC1上压降增大,但是VB3固定不变的,于是迫使VBE3下降,随着VBE3下降,并抑制了IC3的增大,因为,同样,IC1和IC2也受到抑制,这就达到了抑制零漂的目的。
为了表征差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引入共模抑制比CMRR,其定义为放大器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倍数Ad与其模信号的放大倍数AC之比值。
三、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源
4、差分放大模块
四、预习要求
1、计算图7-1的静态工作点(设rbc=3K,β=100)及电压放大倍数。
2、在图7-1基础上画出单端输入和共模输入的电路。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7-1所示
图7-1差动放大原理图
1、测量静态工作点。
(1)调零
将输入端短路并接地,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位器R
P1使双端输出电压V
0=0。
(2)测量静态工作点:测量V
1、V
2、V
3各极对地电压填入表7-1中。
表7-1
对地电压 |
Vc1 |
Vb1 |
Ve1 |
Vc2 |
Vb2 |
Ve2 |
Vc3 |
Vb3 |
Ve3 |
测量值(V) |
|
|
|
|
|
|
|
|
|
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在输入端加入直流电压信号V
id = 士0.1V按表7-2要求测量并记录,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注意先调好DC信号的OUT1和OUT2,使其分别为+0.1V和-0.1V再接入V
i1和V
i2。
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输入端b1、b2短接,接到信号源的输入端,信号源另一端接地。DC信号分先后接OUTl和OUT2,分别测量并填入表7-2。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进一步算出共模抑制比CMRR=
。
表7-2
测量及计算值
输入信号Vi |
差模输入 |
共模输入 |
共模抑制比 |
测量值(V) |
计算值(V) |
测量值(V) |
计算值(V) |
计算值 |
VC1 |
VC2 |
VC |
Ad1 |
Ad2 |
Ad |
VC1 |
VC2 |
VC |
AC1 |
AC2 |
AC |
CMRR |
+0.1V |
|
|
|
|
|
|
|
|
|
|
|
|
|
-0.1V |
|
|
|
|
|
|
|
|
|
|
|
|
|
4、在实验板上组成单端输入的差放电路进行下列实验。
(1)在图7-1中将b2接地,组成单端输入差动放大器,从b1端输入直流信号V
i=±0.Lv,测量单端及双端输出,填表7-3记录电压值。计算单端输入时的单端及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并与双端输入时的单端及双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进行比较。
表7-3
测量及计算值
输入信号 |
电压值 |
放大倍数(AV) |
|
VC1 |
VC2 |
VO |
|
|
直流+0.1V |
|
|
|
|
|
直流-0.1V |
|
|
|
|
|
正弦信号(50mV、1KHz) |
|
|
|
|
|
(2) 从b1端加入正弦交流信号V
i=0.05V,f=1000Hz分别测量、记录单端及双端输出电压。填入表7-3计算单端及双端的差模放大倍数。
(注意:输入交流信号时,用示波器监视V
C1、V
C2波形,若有失真现象时,可减小输入电压值,使V
C1、V
C2都不失真为止)。
六、实验报告
1、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图7-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与预习计算结果相比较。
2、整理实验数据,计算各种接法的A
d,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计算实验步骤3中Ac和CMRR值。
4、总结差动电路的性能和特点。